在日前举行的第九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上,作为压轴演出剧目,克州歌舞团带来的歌舞剧《玛纳斯》,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在民族史诗《玛纳斯》的传承保护中,充分将它用于艺术舞台的创作,意义重大。近年来,《玛纳斯》史诗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出现了多种形态的表达方式,相继被改编成歌剧、舞剧、歌舞剧、弹唱等现代艺术形式,各种艺术形态不断融合,相互呼应,对于保护、传承和发展《玛纳斯》史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表演形式上探索史诗创新
歌舞剧《玛纳斯》是新疆克州歌舞团以歌舞剧的方式重述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的“艺术新编”,呈现了新疆舞台艺术剧目的新高度。今年先后参加了全国民族地区艺术院团晋京展演、首届新疆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演出、第九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演出,收到各界观众较高评价。
【资料图】
“《玛纳斯》史诗改编成多元的艺术形式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因为现在的受众群体多样化,如果按照《玛纳斯》史诗8部18卷32万行2300万字来传唱,一个月不眠不休的也唱不完,没有观众有时间去欣赏《玛纳斯》。另外,作为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真正了解热爱《玛纳斯》的观众相对较少,只有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在大众中实现活态传承。”新疆克州歌舞团党支部书记杨花明告诉记者,“以歌舞剧形式演绎《玛纳斯》歌舞兼备,叙事抒情,能让更多观众在较短时间内来了解玛纳斯一生的故事,并且主题明确,脉络清晰,情节完整,既容易被观众接纳,也更具有传播性。”
在新疆艺术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张云看来,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都需要不断的扩大,需要通过传播去丰富和发展。“特别是《玛纳斯》这样恢弘的史诗,更需要不断的传播,无论是弹唱、二重唱,还是舞台剧,都是遗产到资源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创作者根据自己的专业素养,对各种元素、内容进行着二次创作,这也体现了遗产本身的生命力。遗产历经千年就是不断顺应时代的发展,内部系统不断调试,传承规律不断丰富。”张云说。
史诗改编舞台剧要再现精髓
从1984年史诗《玛纳斯》第一次走出草原、走上舞台,到此后发展出二重唱、合唱、弹唱、歌剧、舞剧、歌舞剧等不同形式,数十年来,这一千年史诗传奇不断以创新的姿态,从帕米尔高原走向更广袤的远方。但另一方面,将固有的史诗语言转变为融入现代审美的舞台艺术语言,也并非易事。
在创演歌舞剧《玛纳斯》的初期,由于克州歌舞团在编演员只有40人,所以只能从其他县市歌舞团借演员进行创演。同时,主创人员专门赴农牧区进行40天的采风创作,对当地点民间艺人进行访谈录音,一点点搜寻符合9世纪风貌的服装、道具。此外,在音乐的编创与国语的翻译、灯光和投影的设计、舞台的设计与搭建等方面也得到了各方的帮助,最后才给观众呈现了一出音乐震撼、舞蹈优美、服装道具考究的文化视听盛宴。
史诗《玛纳斯》讲述的是柯尔克孜民族英雄玛纳斯家族的传奇,人物众多,线索复杂,改变难度大。为此,主创团队选取了史诗的精华部分,构成一条完整的叙事线索,在人物塑造中设计了5个主要角色:玛纳斯、玛纳斯妻子、玛纳斯母亲、玛纳斯奇、结盟各部族首领,以及柯尔克孜勇士们、百姓们等。同时,叙事手段对叙事增添了逻辑性、连贯性和灵动性。故事结构可以是按时序进展,也不排斥时空穿越。这既是一种艺术的“返璞”,也是一次文化的“交融”。舞美设计则主要遵循真实的历史记载和玛纳斯奇的传唱,结合现代柯尔克孜族生活的草原、雪山、湖泊和毡房,将9世纪的生活场景展现在舞台上。
“歌舞表演需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歌曲和舞蹈传唱表演,以歌曲唱出一幕幕的舞蹈剧情,概括英雄玛纳斯的出生、成长、团结部落、引领部众英勇奋斗、生生不息的全过程。”杨花明说,我们通过幕间曲说唱,将《诞生》《结盟》《大婚》《远行》《传承》等五个篇章无缝衔接,通过舞蹈展现“成长”、“结盟”等段落,讲述了玛纳斯为了人民安定祥和的生活,团结各民族、各部族,共结盟好的故事。进而,在剧中展现爱国、勇敢、包容、智慧、团结的民族精神引领下,柯尔克孜族人民驻守祖国西陲,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玛纳斯》史诗被誉为是柯尔克孜族人的百科全书,史诗中描述的各种人生礼仪、生产知识一直传承到今天。比如玛纳斯大婚的场景展示了柯尔克孜族的民间传统,婚礼中各种竞技比赛,还有彻夜的歌舞表演,今天依然在传承。特别是库母孜演奏家各种弹奏的指法、手法也是民间传统。歌舞剧《玛纳斯》忠于史诗传统、忠于文化传统,在还原民俗方面是非常到位的,能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张云认为,该剧最成功的地方是展示了《玛纳斯》史诗恢弘的故事概要。“《玛纳斯》史诗非常的庞大,需要这样的歌舞剧来进行传播,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身属性着手,这部歌舞剧在提炼《玛纳斯》史诗自身特色的基础上,挖掘出史诗主要的文化亮点。同时这部歌舞剧跨越审美理念的时代差异,舞蹈的肢体表达、整个歌舞剧的叙事线索都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同时突破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壁垒。”张云说。
关注文化语境才能持续创新
随着由史诗《玛纳斯》唱本改编的舞剧、歌剧、歌舞剧先后登上舞台,这部民族艺术的瑰宝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喜爱。新时期,如何通过艺术传承的形式让《玛纳斯》持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玛纳斯》史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尤其是把柯尔克孜语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让各民族都能看懂听懂玛纳斯。转化成果有《玛纳斯》的独唱、合唱、小组联唱、歌剧、舞剧、歌舞剧,还准备拍摄成电视剧与观众见面。”杨花明说。
在张云看来,用现代艺术的形式来演绎《玛纳斯》的作品,还需要不断打磨,在尊重舞台艺术、史诗传统的双重基础上继续深入创作,这样才能成为精品力作。同时,在创作过程中不能只是个别元素的截取,还要关注文化语境。“非遗最大的特点是人的劳动和创作,史诗《玛纳斯》在创造性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指向人性,体现史诗中的感知、情感、想象、意志等文化特质。”张云说,“在传播方面,无论是哪一种艺术形式,都要尊重知识形态、文化形态、遗产形态的完整性,特别是艺术形式的表达如何体现遗产的非物质性,进一步传播史诗的精髓。老百姓需要的精神文化,是建立在自我之上的内心追求。这就要不断提炼史诗中的文化表征和文化基因,在创作时才能更好的融入、更好的发展。”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