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正文

专家谈青少年游戏防沉迷:家庭监护是首位,警惕人脸数据泄露

暑期来临,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关心的议题。近年来,为发挥游戏的正向作用,由监管层、游戏公司、监护人共同打造维护的网游防沉迷系统上线运行,考虑当前的监管政策和产业发展前景,如何巩固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成为游戏行业共同思考的重要议题,厂商也正在探索更多元、更细致、更具建设性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解决方案。

当网游防沉迷机制建设迈入下半场,各方要如何凝聚共识形成治理合力?近期,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主办南财合规科技论坛“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如何走入下半场”在线研讨会,多位专家就当下的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进行讨论,与会者普遍认为,除了需要不断提高对游戏厂商的要求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之外,也需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监护人等多方参与,尤其是家长承担着至关重要的监护人角色,对孩子影响巨大,需进一步加强亲子互动帮助孩子破除网瘾。

学者们也提及,现有防沉迷机制中企业所推广的人脸识别手段其合法性有待商榷需谨慎使用,要警惕其可能引发的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等问题。


【资料图】

南都制图:何欣

预防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是家庭

本次研讨会上,南财课题组经过对20款手游APP进行测评得出研究结论,与2022年的测评结果相比,头部游戏公司在推进防沉迷系统中表现出色,王者荣耀得分最高获得95分,20款手游中仅有一款游戏弹壳特攻队未及格。此外,家长对未成年人游戏行为的监督明显提升,测评的20款游戏中,腾讯、字节、网易旗下的手游均在提高监护人知情权的维度上表现出色。

“筑牢预防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家庭。”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和团队曾针对全国东中西部及东北部8省(市)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未成年人的网络依赖已从2009年的6.7%上升至18.0%,网络依赖群体主要存在几个特征:一方面,更容易沉迷网络的未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缺乏交流,体现在住校学生网络依赖多、没有时间做感兴趣的事、感到家附近的免费场所少、无人诉说心里话等;另一方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与家庭养育的方式密切相关。“我们在很多调查中发展,家长最关心的是成绩,第二才是身体健康,而心理健康则排在最后。”孙宏艳发现,这一部分的未成年人经常感到不被家长尊重、家长经常唠叨,甚至家长用网更频繁、家人各自上网不交流。

具体而言,家长应该在未成年人的网络接触中扮演什么角色,家庭责任又应如何履行?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项焱认为,在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工作中,家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除了基本的监护职责,家长同时也是儿童个人信息、数据权利的第一责任人,在防止儿童沉迷网络游戏的同时,家长也应切实负担起保护儿童个人信息的职责。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如南提及,在近年硬性监管要求逐步落实的背景之下,对网络防沉迷的治理应逐渐由技术性强制治理过渡至未成年人媒介素养综合提升。具体而言,家庭应陪伴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家长应做到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传;家长还应更好的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孩子共同放下手机与电脑,增强线下的亲子互动与情感交流;“移动网络时代,电子设备无处不在,要全面禁止未成年人接触网络游戏等电子产品并不现实,要以兴趣为导向,重点引导孩子选择有益导向、科学导向的内容。”周如南说。

未成年人保护的边界:人脸识别的应用需关注合法性

在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系统上线后,不少孩子冒用长辈的手机和身份证注册账号,突破身份限制,使得时段时长限制功能无法发挥作用。在家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多次呼吁下,头部企业率先进行技术尝试,以人脸识别技术对未成年人进行身份识别,近年来随着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引发社会各界的诸多讨论:用户隐私该如何保护?中小企业又该如何负荷巨大的成本压力?该项技术的应用边界何在?

研讨会上,多位专家指出,人脸识别技术的引入提高了未成年人用户绕过网游防沉迷机制的门槛,但这一技术不仅为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带来了相应风险,在上线人脸识别技术后,企业和用户也需承担相应的成本,此外,人脸识别技术大范围的应用是否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所要求的“比例原则”和“最小同意原则”也有待商榷。

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上海市律师协会知产委副主任傅钢认为,人脸信息的一大特点在于获取难度低,甚至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有可能被采集。“与账号密码这类字符串信息不同的是,账密丢失,可以找回并更改;但生物信息一经泄露,可能会对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带来永久的影响。”如2020年2月,美国面部识别应用服务公司Clearview AI曾对媒体公开表示,公司所有的客户列表、账户数量以及客户进行的相关搜索数据均遇到了未经授权的入侵。在此次事件中,超过30亿人脸数据被泄露。“人脸识别技术固然可以穿透屏幕,直接获取操作账号的用户的个人信息,但这一做法亦打破网络和现实的界限,存在侵害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的风险。”傅钢说。

值得关注的是,在人脸识别技术的相关议题中,成本高企始终是难以绕过的问题。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认为,接入人脸识别技术的企业需要考虑技术的使用成本问题,但公众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却时常被忽略。“在触发人脸识别认证的那一刻,不仅影响的是用户完整的游戏体验,用户最为敏感的人脸信息也一并被采集。”他认为,在人脸识别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不仅是企业在负担成本,实际上最大的成本来自社会公众隐形的权利让渡。

北京元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智库专家孙磊也在研讨会中指出,人脸识别技术对未成年人的信息采集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他举例,越南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对于7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信息采集,不但需要监护人的同意,也需要未成年人本人的同意,这种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制度设计,保护了孩子的隐私权,“孩子也应该有自己的隐私,就像我们作为孩子时,也无法容忍家长偷看自己的日记一样”。

北京市隆安(广州)律师事务所管委会高级合伙人 、言上游戏法负责人吴让军认为,在游戏的过程中多次反复进行人脸识别,会影响用户体验,“在使用人脸识别这样一个比较‘过分’的手段后,可能无法完全解决防沉迷的问题,反而增加大部分用户的游戏负担,如果人脸识别不是保护未成年人必须的、唯一的手段,则既不符合比例原则,也与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冲突。”

采写:南都记者 蒋小天 发自北京

关键词:


您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音箱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