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解决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无休息场所等问题,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高标准打造了33个“暖蜂驿站”,给网约车司机、外卖员等提供一个“歇脚地”“加油站”。图为在蒙自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暖蜂驿站”,志愿者为快递员递上热水。薛莹莹摄(人民图片)
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他们主要分布在交通出行、生活服务、知识技能等领域,既是普通劳动者,也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守护者。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各地推出多项举措,关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加入工会组织就有了依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抢红包啦!”快递小哥罗洲盯着手机屏幕,一到10时整,他猛戳页面,顺利抢到25.28元数字人民币红包。这是针对浙江省温州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发放的红包福利,可用于日常住宿、餐饮等开销。
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组织货车司机集体加入工会、举办特惠商品内购会……近日,奔走在温州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迎来自己的专属节日——温州首个暖“新”日。温州市有20多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今年4月,《温州市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十大举措》出台,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急难愁盼的问题推出完善社会保障、增加住房供给等一揽子福利政策,并设定了温州暖“新”日。
货车司机张江红近日和170余名同行一起加入了工会,“我们常年奔跑在路上,难免会磕磕碰碰,有时候遇到纠纷不知道怎么解决,加入工会组织就有了依靠。”温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设立暖“新”日,就是为了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归属感、获得感。
像张江红一样,越来越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找到“娘家”。“扫码一键入会”“有困难找工会”……在许多地方,工会组织提供的服务,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暖到心窝。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总工会为每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购买了一份量身定制的意外保险,并向快递小哥发放健康体检券;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成立新就业形态联合工会,在建好的综合服务驿站里,桌椅、饮用水、充电设备、无线网络、图书、药品等一应俱全,既解决了户外工作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等现实问题,也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好场所。
提升技能增加收入
近年来,新就业形态的“蓄水池”和“稳定器”作用日益显现,不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随着低门槛市场逐渐饱和及新技术不断涌现,劳动者必须提高自身技能,以保障就业优势。由此,提升技能素质成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普遍关心的话题。
在北京开网约车的司机肖师傅告诉记者,开网约车可不仅仅是“照着导航走”那么简单,要想多接单、做好服务,需要付出辛勤努力。好在成为平台司机后,公司会帮大家加入车队,其中队长通常由驾龄较长、经验较为丰富的“老司机”担任。
“队长会告诉新司机许多招数,比方说:什么时间点、在哪个地段能接到比较多的单,遇到堵车的路段怎么处理,等等。”肖师傅说,这些经验往往需要在长期实践中摸索总结,这样的传帮带,有助于新入行的网约车司机增加收入。同时,干得好的司机也有了晋升机会。
近日,甘肃省白银市对新就业形态群体开展国家职业标准等级认定。此前,针对有技能提升需求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白银市开展了“提升技能·互助互济”专业培训。此次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两部分,内容涉及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快件收派处理等,考试通过者可取得国家职业资格初级证书。“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让大家更有奔头。”参加考试的快递小哥张生楷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培训机构、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养老、托幼、家政、餐饮、维修、美容美发等技能培训,开展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型职业技能培训,一些地方还对参加上述培训的灵活就业人员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生活费补贴。不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说,随着职业技能的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也日益增强。
完善劳动保障权益法律政策
新就业形态具有雇佣关系灵活化、工作内容碎片化、工作方式弹性化、创业机会互联网化等特点,但也给从业者的权益保障造成了困难。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网约货车司机、网约配送员与平台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如何认定?层层转包后劳动者与哪家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网络主播与文化传播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批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坚持“事实优先”的劳动关系认定原则,根据用工事实认定企业和劳动者的关系,对“假外包真用工”等违法用工行为予以纠正。
专家认为,这种以案释法引导裁判实践的形式,对于切实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案件办理质效、充分实现平台经济良性发展与劳动者权益保护互促共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近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接连推出,让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对未来增强了信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表示,还将继续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案件办理工作的联合调研,积极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法律政策完善,通过争议案件办理引导平台及其合作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劳动者理性维权。(本报记者 叶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6月14日 第 08 版)
责编:陈亚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