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正文

习惯_什么是习惯

1、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


【资料图】

2、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

3、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磨,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

4、用大青(一种草本植物),可染成蓝或青色布,用鱼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莨可染成棕色布。

5、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各具特色。

6、饮食习惯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

7、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

8、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

9、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叶、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蓝、蕹菜、萝卜、苦麻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为菜。

10、以水煮最为常见,也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

11、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

12、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不吃狗肉,也有些地区却酷爱吃狗肉。

13、猪肉也是整块先煮,后切成一手见方肉块,回锅加调料即成。

14、壮族人习惯将新鲜的鸡、鸭、鱼和蔬菜制成七八成熟,菜在热锅中稍煸炒后即出锅,可以保持菜的鲜味。

15、壮族喜爱猎食烹调野味、昆虫,对三七的食疗颇有研究,利用三七花、叶、根、须做菜很有特色。

16、壮族还擅长烤、炸、炖、腌、卤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

17、主要特色菜有:辣血旺、火把肉、壮家烧鸭、盐风肝、脆熘蜂儿、五香豆虫、油炸沙虫、皮肝糁、子姜野兔肉、白炒三七花田鸡、岜夯鸡等。

18、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鸡杂称为鸡杂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

19、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20、典型食品:壮族有许多著名的菜肴和小吃,主要有:马脚杆,鱼生,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状元把,白切狗肉,壮家酥鸡,清炖破脸狗,龙泵三夹。

21、壮族风俗习惯建筑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

22、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

23、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

24、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

25、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

26、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27、服饰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

28、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29、婚俗“炮火”入洞房壮族的一种婚俗。

30、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

31、这个婚俗,在广西田阳县玉风等壮村流行。

32、新娘来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的准备,因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组,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

33、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

34、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只好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冲锋”。

35、“炮手”们也总结胜利的经验,做好第二次的“阻击”准备。

36、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

37、围观的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

38、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来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

39、这时,聪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跳到洞房里。

40、顿时欢声雷动,祝贺新娘“旗开得胜”。

41、婚宴后到掌灯时分,客人们还要观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门“挑水”。

42、新娘将把水缸挑满,这是在考验新娘是否吃得了苦。

43、就这样,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

44、背字在广西宜山和环江县交界的一些地方,壮族青年结婚,至今流行“背字”习俗。

45、“背字”是壮话译音,实际上背的不是“字”,而是一条长一丈四尺、宽一尺多的宽带,由女方母亲用自织自染或买来的深黑色(以此色为最优)土布缝制而成。

46、女儿出嫁那天,让男方指派“背字”人把布带“背”回新郎家,以备外甥出世作襁褓之用。

47、这种习俗,当地壮语称作“背字”。

48、“背字”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生父生母双全;未婚的青少年男子;机灵识礼。

49、“背字”仪式在女方家里的正厅举行。

50、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村上德高望重、当了爷爷的长者。

51、长者首先向“背字”人敬上两杯当地名酒,“背字”人很有礼貌地双手捧杯,恭敬地给长者回敬两杯,双方都要一饮而尽。

52、接着长者把准备好的带子从“背字”人的两肩绕过扎紧,继而又互相敬酒,说吉利之语。

53、“背字”完毕,鸣放鞭炮,欢送迎亲者平安返回。

54、“背字”人向长者鞠躬辞别,步出大门,打开雨伞,意为庇护“外孙”离开姥姥家。

55、回到男方家,家主烧香放炮,欢迎“背字”人胜利归来。

56、少倾便举行“卸字”仪式,同样由长辈主持,互敬酒后,长者轻轻解下布带,交给家母保管。

57、新郎父母还要酬谢“背字”人。

58、时过不久,新娘及其女伴便成群结队来到新郎家,喜日更加热闹。

59、新娘过河流行在广西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内的壮族婚俗。

60、在桂北山区,本来只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却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过三四座桥。

61、所以成亲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请人背。

62、背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

63、过河时,鸣炮三声,喇叭齐鸣,“水手”两掌按住自己的膝盖,弓下腰,背好后才能过河或过桥。

64、背新娘特别讲究文明礼貌,行动上不能有半点粗野,更不能调笑。

65、所以背新娘的人多是品德最佳者。

66、过河时,“迎娘”(由未婚女青年担任)在旁边给新娘打雨伞遮荫,在宽约五六十米的河面上,迎亲队伍拉成一条线,热闹非常。

67、上岸后,乖巧的“迎娘”把伞放得很低,不让别人偷看蒙着面纱的新娘。

68、龙胜的壮族婚姻是要过“三关”闯“十门”的。

69、先谈恋爱,后定亲,才能成亲,谓之“三关”。

70、迎接、对歌、出门、穿村过寨、过河过桥、入门、唱调、回门、回家、入洞房,谓之“十门”。

71、“过河”只是“十门”中的第五个“门”,“十门”过了才能入洞房。

72、勒惹和卜基壮家妇女生勒惹(壮语,即婴儿)时,其家婆要亲自去寻找“奶妈”,以替媳妇奶孩子。

73、这是为了让产后的媳妇能好好休息,保养身体。

74、“奶妈”一般由产后五个月的妇人充任,不要报酬。

75、能当上“奶妈”非常光荣,有“第二妈妈”之美誉。

76、孩子长大后,逢上喜庆佳节,都要带上礼物到“奶妈”家拜候。

77、四五岁的孩子如果体弱多病,父母就要找“卜基”(壮语,即第二父亲)做孩子的靠山,确保孩子身体健康。

78、“卜基”非常尽“职”,“上任”后,常和孩子父母商量,请医问药,多方料理,让孩子健康成长起来。

79、孩子长大后,也象对待“奶妈”那样对待“卜基”,尽其孝敬之心。

80、踩高跷进村广西龙州县金龙地区的壮族村寨里,人们出门或进村都要踩着高跷行走。

81、出门到村口。

82、就把高跷挂在特定的钉子上,然后下地劳动或去其他地方。

83、进村时就从钉上拿下高跷踩着,到家门口的石阶前跳下,再将高跷挂在门边,洗净手脚,方踏梯上楼。

84、据说这是祖先传下的鞋,他们地处亚热带,常年多雨,道路泥泞行走不便,如带着泥脚进屋,实在不卫生,就发明了这种呈“非”字形的“高跷鞋”。

85、社公祭是广西环江壮族每年夏历除夕祈求新的一年禾苗茁壮成长,祈求小孩不病和家畜肥壮无病的祭社仪式。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您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音箱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