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自元田地4.09亩,发放股金分红123元,高自会田地4.25亩,发放股金分红128元……”3月29日,保山市隆阳区西邑乡鲁图村石门自然村活动室人头攒动,欢声笑语。
原来,这里正在发放2022年度的股金分红,村民们依次在分红发放清单上签字、摁手印,喜笑颜开地数着手里的钞票,拍手称赞“鲁图模式”给他们带来了好收益。
(资料图片)
近年来,西邑乡鲁图村积极探索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加快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集体经济模式,成功走出了一条“高标准农田建设+烟草配套设施+土地集中流转+产业统筹规划”的“鲁图模式”,并通过发展智慧农业,让村里的土地得到高效集约利用。
“今年,我家一共分红119元。自从土地流转后,地也好种了,钱挣得也多了,我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握着刚刚发放的分红,村民高自吴满脸笑意。
地还是那些地,人还是那群人,为啥收入却能翻了几番呢?随着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妇女,种地变得费时费力,把土地全部租给企业和大户种植,村民又有点不甘心。鲁图村耕地面积3193亩,如何才能让村里的这3000多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让村民们都能享受到土地带来的红利?
2021年以来,鲁图村党总支深入贯彻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要求,按照“党总支搭台、合作社唱戏、村集体增收、老百姓致富”理念,主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积极探索党总支领办合作社的乡村振兴之路,推行土地合作经营模式。
鲁图村把1650亩土地集中起来统一流转,再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等项目资金,入股到土地流转服务合作社参与分红。由村合作社统一经营,采用“党总支+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因地制宜地发展规模经营,向规模流转土地要效益。
同时,优先吸纳被流转土地农户和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到专业化服务队长期务工,获得工资收入,保证村民租地不失业、流转不减收。随着“鲁图模式”的发展逐步成熟起来,为适应市场环境需求,去年8月,合作社成功转型升级为保山鲁图农业有限公司,这也标志着“鲁图模式”走上新的发展阶段。
村民不但每年可拿到土地租金,还能享受经营效益的“二次分红”。“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如何分配?村里的股东个个说得清。保底收益就是农户将土地入股合作社,按照每亩700元的租金保底分红,按股分红就是根据每年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利润分配。村集体占50元/亩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其中再拿出20元/亩作为公益金,用于维护农田机耕路、沟渠、管网等基础设施,村民占30元/亩作为二次分红。这样一来,农户不仅能收租金、挣薪金,还能分红利,一份地挣出多份钱。
今年49岁的村民高自围家中现有6口人,过去零散种些玉米、蚕豆维持生计,经济收入低微,生活困难。自从将自家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后,高自围每年可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劳动力工资、二次分红、种地收入四份稳定收入,摆脱过去靠天吃饭的困境。
高自围给记者算了一笔“幸福账”:第一份收入,她家1.9亩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租金700元,每年可得到土地流转金1330元;第二份收入,以项目资金入股分红,今年是第一年分红,分红57元,虽然少,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第三份收入,她到村里的专业化服务队务工,去年一年收入8000元左右;第四份收入,除了流转的土地,自家还种着4亩多地,收入也能到20000元左右。四份加起来今年总共收入29387元。
除此之外,高自围家里还有三个人外出务工。这位淳朴的农村妇女逢人就说:“我现在不仅能在家照看老人孩子,还能在村里就近打工,家里的地也种了,这样的日子真是太幸福了。”像高自围这样一份地拿四份收入的农户,在鲁图村还有很多。
“今年是‘鲁图模式’创收的首次分红,去除前期投入,收益还不是很高,这次我们涉及分红的土地有612亩,共计分红18360元。土地流转不仅可以让老百姓有分红,还可以让老百姓腾出手来去干别的事情,促使更多富余劳动力投入到二、三产业中,增加老百姓的就业渠道和收入。去年,村里在种植烤烟1650亩的基础上,壮大发展羊肚菌200亩,烟后豌豆、蚕豆近3000亩,实现融合发展。种烟毛收入6000元/亩,烟后青豌豆4000元/亩,豌豆秆拿去喂牛,还能卖四五百元一吨,在村里务工收入是90元/天或120元/天,村民们收入来源越来越多。一年下来,村民每亩地的收入比过去增加了15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增加了5万元,达到15万元,以后各种收入、分红只会更高。”分红仪式上,村党总支书记王学春语气坚定地说。
鲁图村把高标准农田真正建在农民的“心田”,建成农民的“舒心田”,不仅提升了土地的“颜值”,更提升了土地的产值,切实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让农田成为农民愿意种的“稳产田”“高产田”“致富田”,实现了治一方农田,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
云南网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郭雅婷
关键词: